
新湖南客戶端6月20日訊(通訊員 張祖智 何麗 陳前)東安縣農業農村局干部、共產黨員易平宏,自2019年起,一直被下派鄉鎮駐村。五年來,他每到一個村都堅持因地制宜興產業,不僅改變了駐點村的經濟發展狀態,而且有效帶動和促進了當地群眾增收。
前不久,東安縣石期市鎮蔣家村的魚菜共生產業項目正式建成,養魚場里的十七個高密度智慧養魚池已全部投放魚苗,而與之相鄰的有機蔬菜種植大棚里,一排排綠油油的蔬菜現已發出勃勃生機。易平宏對魚菜共生產業項目可謂是了如指掌。作為縣委派駐蔣家村的第一支書,這個產業項目的建成,無疑凝聚著他的心血和汗水。東安縣石期市鎮蔣家村村支書 蔣愛平評價道:“這個產業項目從去年十一月開工建設,到今年五月全部建成,易書記幾乎天天上工地,協調解決了很多困難和問題,現在這個項目建成了,我們通過對外承包經營,村集體每年可以收入13萬元”。
今年四十出頭的易平宏,已算得上是縣里下派駐村的老隊員,2019年,他被縣里派駐偏遠的花橋鎮劉陽村擔任扶貧工作隊長,來到劉陽村后,他通過深入走訪和了解,規劃了劉陽村的產業發展布局。制定了金龍江沿線產業發展帶、外環路沿線產業發展、特色水果采摘園“兩帶一園”,大力發展養蜂、養豬、種藥材、藤椅代加工“兩養一種一加工”產業。不到兩年時間,劉陽村年出欄1000頭生豬的養殖場建成,村集體每年增收10萬元,村里的中蜂養殖戶發展到60多家,年產蜂蜜一萬多公斤,戶平增收兩萬多元。
東安縣農業農村局干部、共產黨員易平宏說道:“鄉村振興,產業發展是關鍵。發展產業、壯大村集體經濟是強村富民、農民就業增收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,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需要。充分發揮駐村干部產業幫扶作用,打造一支永不撤隊的工作隊,是我們駐村隊的工作職責和重要任務”。
劉陽村脫貧后,易平宏就被派駐花橋鎮青塘村擔任第一支書。到任后,他與村兩委引資興產業,建起了兩千畝白茶基地、三百畝的柑橘基地。并引導村民將傳統的豬血丸子變成了“網紅年貨”。去年4月,易平宏被派駐石期市鎮蔣家村。他不僅爭取領導重視和相關部門支持,依據蔣江村鄰靠湘江的優勢,建立起魚菜共生產業基地,而且規劃了蔣江村沿江產業帶,引導村民種荷花、建泳場、興農家樂、產環保菜,把蔣家村打造成鄉村休閑旅游點。
東安縣農業農村局干部、共產黨員易平宏告訴記者:“蔣家村鄰湘江、近高速,既有發展鄉村旅游的基礎優勢,又有發展鄉村旅游的產業條件。我們決心通過三年左右的時間,使蔣家村成為一個熱門的鄉村旅游地,以旅游帶動種、養產業發展,帶動村民群眾增收”。
責編:田文
來源:東安縣融媒體中心
下載APP